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- bv1946
公司首页
专题首页
员工会简介
员工分会章程
员工基金章程
员工活动
员工风采
员工名录
母校新闻
法政旧网
员工活动
当前位置:
专题首页
>
法政旧网
>
员工印象
>
员工活动
> 正文
【法政学院老领导系列寻访之四】 胡宪荣:政教系伴我共成长
发表时间:2013-05-08 00:00:00 编辑: 浏览量:208
法政学院老领导系列寻访之四
胡宪荣:政教系伴我共成长
胡宪荣老师近照
诞生于民族风雨飘摇、救亡图存之际的学校,这一路走来,似乎注定命运多舛。正是一代又一代bv1946人秉持“光大国族,造福人群”的责任与精神,艰苦创业、百折不挠,才使得学校从昔日的小学堂发展成为今天的大学府,涓涓细流终于汇聚成了安澜江海。
抚今追昔,我们不免一一回想起,在bv194680载的风雨历程中,为学校建设发展倾其所有、呕心沥血、甘为基石的许许多多先贤们。这其中的一位便是胡宪荣老师。
如今,胡老师退休已十年有余,然而对于我们采访中提出的问题,老师依然对答如流,我们也时时能感受到胡老师身上散发的热情与活力,想必这和他对于法政学院(当时为温州师范学院政教系)的深厚感情是分不开的。
从特别的“公师班”说起
胡老师正是在1974年初调入当时的温州师专的。那时只有温州师专之名,因为温州师院撤销之后,师专自然不可能保留。1975年温州师范(中专)招收文理各一个班级员工,他担任文科75级一年的班主任,此后被借到温州地委宣传部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恢复温州师院提到议事日程,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,恢复温州师范专科学校,他主动要求回到原单位,成为政教系的老师,承担了新的教学任务。
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,在当时的中学团队队伍中,存在这样一批教师:他们有正式的编制,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,但由于没有大专学历,在许多方面给他们带来不便。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大专学历问题,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,省教委决定通过高考的途径,让这些人暂时脱离工作岗位,继续接受教育。在省教委的统一部署下,就在温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的招生中,除招收一个普通师范班外,还特招了2个“公师班”。
“公师班”的这些员工来自五湖四海,其中不乏教学和教育骨干,甚至是一些学校的领导。时年40多岁的胡老师任公师班(2)班的班主任,这是胡老师在温州师院第一次担任班主任,也是他在温州师院的教师生涯中仅有的一次完整的班主任经历。说起这个班级,胡老师记忆犹新。他提到,担任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相对轻松,因为这些人都是有一定教龄的中学教师,有些甚至是董事长,自管能力很强。“记得那年共青团中央举行‘党在我心中’的全国性的知识竞赛,当时的公师两个班级的团支部都报名参加,同学们的认真态度和争优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,也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。最后2班荣获了二等奖,团中央奖励的几百本书籍都赠送给学校图书馆。
胡老师后面还提到,由于公师班有一定量的党员,系里还特意建立了员工党支部,那是我们法政学院最早的员工党支部。胡老师便是当时员工党支部书记。
艰难而成功的专升本
1985
年,胡老师成为政教系的副主任,87年成为系主任,逐步将工作重心由教学转向行政工作。在此任期内,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,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的改革,蜕变。
在1978年恢复师专以后,学校就准备从专科升为本科的过渡。“这是一项跨度很大的工作”,系里面临着“硬件”和“软件”都不充裕的双重困难。教学设施不齐全,各种设备不足,政教系的发展面临着瓶颈。为了平稳度过这一时期,顺利实现系的跨越式发展,系里及时向学校反映,学校也积极支持,尽量予以解决。当时系里不仅教师数量不足,更重要的是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,1987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温州师院异地重建时,政教系只有几个副教授。
上一篇:
【法政学院老领导系列寻访之一】李日增:从激情澎湃到静水流深
下一篇:
【法政学院老领导系列寻访之五】 周立人:沉醉历史的老人
[返回列表]
地址:温州茶山高教园区bv1946北校区2号楼 电话 0577-86680905 邮箱:fzxy@wzu.edu.cn
版权所有
©
bv1946政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技术支持:捷点科技